【项目概况】
本工程为7度区的医院建筑,乙类设防。由三栋高层和裙房组成,高层结构部分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,裙房部分为框架结构体系。根据当地规定,属于必须采用减隔震技术的项目。
【设计思路】
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,地震作用不大,不采用减隔震技术时,结构的整体指标和经济性也较为合理,从项目角度来看,使用减隔震技术对优化主体结构和提升项目经济性的意义不大,因此本工程属于政策规定的必须采用减隔震技术的项目。从减隔震技术的造价、维护费用和后期使用来看,减震技术的优势较大,因此和业主和设计单位商议后确定采用减震方案。
从本工程的特点上来看,采用减隔震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政策要求,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结构的抗震性能,因此在指定减震方案时考虑到速度型消能器的价格较高,决定采用位移型消能器。同时由于地震作用不大,小震下位移型消能器设计成弹性,所有消能器仅在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下屈服耗能,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保护主体结构的安全。
从具体的消能器类型的选择来看,尽量选择体积小、价格相对较低的产品,因此采用小吨位的剪切型抗震消能器。从连接方式来看,墙式连接费用最低,布置最灵活,因此最终选用了墙式连接的抗震消能器。
从消能器的数量和分布来看,选择层间位移角较大的楼层,数量上满足消能减震结构的最低要求,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主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即可。
【减震方案及效果】
以其中一栋高层为例,采用墙式连接的消能器布置在结构的5~11层,每层X、Y向各布置4组,共计布置消能器56组,如图所示。所有消能器小震下不屈服。


【案例提示】
对于设防烈度8度以下因为政策原因必须使用减隔震技术的项目,相比较隔震方案减震方案较为灵活,在造价、维护和使用方面的优势明显。在制定减震方案时,可选用价格相对较低的消能减震产品和连接方式,在数量上满足消能减震结构的最低要求即可。
对此类项目的设计思路是:用最小的成本设计出一栋合格的消能减震结构,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结构的抗震性能并满足政策的要求。
|